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书香友兰】康意老师:课程建设与学习共同体——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书香友兰】康意老师:课程建设与学习共同体——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2022年05月31日 09:34:06 访问量:2734


 YINYAN

引言



为了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我校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专业阅读,专业成长”主题读书活动。活动期间,老师们通过阅读佐藤学、杜威、苏霍姆林斯基、余文森等中外教育家、课改专家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著作,不断反思课堂和自身专业成长。为此,我们开设【书香友兰】专栏,将老师们的学习心得分享到平台, 希望得到同仁们的指正,更希望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升!

读书是一段艰辛的旅程,持之以恒要有从生活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将读书作为生活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所有专业人士最经济、最直接、最快速的成长法则就是读书。为了鼓励教师读书,友兰中学举办了青年教师读书会,在读书会上,能够与各位老师共同徜徉在教育知识的海洋里,那真是一件趣事,因为读书能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快感,更是心灵上的陶冶和升华。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已经成为衡量其能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多数人眼里,课程仅仅指的是教师所上的一节课,或是某个学科,但在佐藤学先生看来,课程是一个动态的事物,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所走过的一段“旅程”。那么,面对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趋势,当代教师应该如何改进课程建设的发展质量,在改进过程中,究竟如何才能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寻找到答案。


一、如何建设校本课程


提及校本课程,多数人认为:校本课程就是由本校教师在具体的教研教改活动中共同努力的研究成果,换句话说,校本课程是教师编定的一部体现本地特色的教材。对此,佐藤学提出质疑,他认为:校本课程是校内教师每天在教室里与学生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是一个建立“学习履历”课程的具体过程。与此同时,他还认为:校本课程建设是所有教师进行公开教学,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习经验的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事实上,建设校本课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而是由众人共同参与的教研项目。例如某所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该校的文科发展质量,首先就应该认识到当前文科科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按照佐藤学的观点来看,所有文科教师必须进行公开教学,让其他教师观摩课堂,另外,在公开教学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可以就本节课进行探讨和研究,这样在一个个教室里,就产生了课程。


二、合作学习


到底什么是学习?学习的概念怎么解释?学习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佐藤学说,“学习是从既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经验与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的一种挑战”。同时,佐藤学先生倡导的合作学习包含三种对话:与客观事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笔者认为,与教材及其他教学活动对话可以了解世界,与同伴对话可以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自己对话实际是在提高自己,正因为有了这三种对话,才形成我们的合作学习。


“学力”并不是靠单纯的累积形成的,而是借助高端引领才得以形成的。学过教育心理学的人只要想想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与“内化”的理论就可以明白:“学力”的形成并不是基于自己理解的水准,而是通过同教师与同学的沟通,认识自己当下的理解水准,并把它加以“内化”的结果。为什么需要“合作学习”呢?对于这个问题,佐藤学有两个答案。其一,不组织“合作学习”,每一个人的学习就不能成立。其二,要提高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个人,个体具有差异性,差异的思考与见解恰恰是学习的形成。合作的关系是协同的关系,是互惠的关系,由于差异的存在,在协同互惠的帮助下、交流中,形成了深度学习。其最大优点就是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冲刺与挑战的学习”。它是借助于互学关系而不是互教关系形成的。同时,优秀的教学设计是否一定会带来学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讨论热烈的小组学习是否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在对话过程中,针对当前课堂中一些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学习,和一些教师过分注重授课的完美性的现象,佐藤学提醒大家要注意一些误区。比如:在很多课堂上,小手林立,学生们争先恐后表达着“我想说、我想说”,但是,佐藤学提出,他希望将这种“我想说”的课堂,变成“我想听”的课堂,将现场那种发表的竞争、展示的竞争变成一种基于倾听的合作。佐藤学强调,合作学习必须要有对话和倾听,否则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探究,也不可能发生深度学习。


三、学习共同体


在中国,佐藤学教授因为倡导“学习共同体”教育改革而被中国教师熟知,但是,凡是近距离与他接触过的校长和教师,对这位世界级的教育“大咖”,除了敬意,除了对其教育理论与实践行动的赞叹,更多的是被这位如同邻家长者般的学者的朴实可亲。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在这样的学校里,不仅学生相互学习和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亦相互学习和提高,而且,家长等社会人士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更好的发展。作者在书中列举了神奈川县浜之乡小学促进学习共同体形成的事例。在浜之乡小学里,各班在合力推进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实践。同时,通过相互交流与共享教育实践,建立起起一种教师共同成长的“合作性同事”关系,并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之下,进而推动学校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此外,浜之乡小学为了把教学案例的研究作为教师的中心工作之一,还进行了大胆的组织和机构改革,鉴于改校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学校,除了每月两次教工会议和每周一次的年级会议以外,再没有其他任何会议了,对此,校长将各部门和委员会的会议全部取消,此举可谓让教师从烦琐的会议和杂务中解放出来,使教师能将接近80%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授课、备课等教研实践中,为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同时,浜之乡小学创造课程是学生学习经验的轨迹,同时也是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的轨迹,是以“合作性同事”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教师学习的轨迹。这种学习、教学和研究一体化的创造性做法架起了通向未来学校的桥梁。


把学校建设成由“公共性”“卓越性”所支撑的“学习共同体”,是佐藤学毕身致力于推进学校改革的愿景。目前,日本已经有近万所中小学、中国也有很多所学校参与到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中来。要想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安心地在学校学习,不丢下每一个孩子;同样,学校中的教师也必须成为一个学习发展的共同体,因为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那么这些理念也无法实现。换句话说:倘若每一个学生没有成为‘主角’,没有构筑合作学习的关系并同教师合作推进改革,那么,学校改革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们热烈讨论也未必在学习。共同体不能沦为互相说,而是要形成相互学习的关系,这样才能让真实学习得以真正的发生。教师不仅要适当“放手”,也要能够相信、激发学生的潜能。佐藤学分享了日本的一个基础教育考试现象。日本教学中把问题分为基础和拓展。学生成绩提升快的学校,学生在拓展问题上得分的提升往往远快于基础题的得分——这与多数人“应该先解决基础问题才能解决好拓展问题”的认知完全不同。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所以佐藤学建议,教师在设计拓展问题的时候,不妨大胆一些。另外,在学习共同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会觉得难教。但恰恰是这种难教,才会让教师主动去改变教学方式。


总之,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师生,家校互动合作的长期过程,只要拥有一颗抱定改革学校发展的勇气和决心,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文字:康意

编辑:郝思云


编辑:田家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山西省兴县友兰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晋ICP备18011806号-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