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张凤年:我们应该如何做教师

张凤年:我们应该如何做教师

2019年03月15日 22:25:55 访问量:2694

学校工作,我们知道:领导是核心,教师是关键,学生是基础,这一点我想大家是认同的。对于领导和教师、学生来讲:领导要干正确的事;教师要正确地干事;学生们把事情干正确。这就是一个流程,这个流程什么意思呢?学校的办学理念导向是正确的,就是说开端要正确;教师是保证过程的,教师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操作是对的,教师的这种正确才会导致学生学习行为、生命成长和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保证一个正确。

在学校发展当中,领导是变来变去的,是流动式的:学生三年一个循环,它也是流动的水;唯有教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的发展是核心。教师的发展还有个代际关系,就是我们的老教师如果是专家型的、学者型的、研究型的,就有一个代际传承的问题,它的存在可以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所以对学校无疑是个贡献。另外,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推动学校的发展是长期的、坚实的、有利的,尤其对学生的成长是功不可没的。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应该摆在学校的重中之重的地位。

习近平近期有个讲话,是围绕2035年教育的发展规划讲的:我国在2035年以前要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十万计的卓越教师、几万计的专家型教师,要让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安心、舒心、静心。使我们的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专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无论是幸福感还是成就感、荣誉感。我个人认为我们教师的这些感觉,并不是别人给予的,并不是施舍的。真正的幸福感、快乐感、成就感,应该是来自于自己的工作。我有这样的思考: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一块试金石或者一块磨刀石,谁在磨刀石上磨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这个刀就越锋利,越有战斗力。针对我们教师来讲,如果我们在工作岗位上,能把我们的潜能给充分地挖掘,能促进自己的最大可能的发展,我们就可能变成一个专家型教师。这个时候我们就赢得了尊严,体现了价值,就可以体面地、快乐地、幸福地做人。这种幸福和收获,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快乐。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把工作只看作养家糊口的平台,获取利益工具,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等一切卓越的表现和作为就会远离我们而去,必然导致平庸。

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讲了四块: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专业的认知和理解、专业的态度和行为、专业的能力和发展。在这四块下面,具体讲到教师要过七关:

第一关,教学理念观。什么是教学理念?就是理智的、科学的、成熟的能够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又能产生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观念或者观点,这就是教学理念。教学理念观,针对教育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理念。比如说美国的哈佛大学,他这样讲:“进门以增长智慧,出门回报社会”。就是说你必须带着一种对社会感恩和回报的心态来完成学业,明确知识如何落地,即服务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这就是理念。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讲:学术自由,精神独立,做一个好公民。就是说不管你如何超群、超脱,如何鹤立鸡群,你所学的知识,可以理解为,学什么?有你的选择性,是自由的,行为是独立的,但是你必须体现你是好公民。这就是理念。当然有些学校理念就两个字:责任、担当、和谐、进取等等。那么,对我们老师来说,你自己有哪些理念,而且是成熟的,能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没有理念,意味着没有思考,没有情怀,没有可控性和育人的目的性。

第二关,职业道德观。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教师职业道德有24个字,这个可以用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爱国敬业”这是一般的公民要求。“关爱学生”这是行为要求。“教书育人”这是本质要求。“为人师表”这是做教师的天职、责任和义务。还有一个是“终身学习”,即给人一杯水,自己要保持水的新鲜和“长流水”。“一生三爱两个人”,爱岗敬业、爱国守法、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身学习,这就是职业道德观。

第三关,教学理论观。中外教学名家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操作有哪些?这些名家中必须有些人会驻留在你的心间,才会有效指导你的教学实践,只有和他们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教学行为,产生一个对接、融通,才会促进你在实践中反思、运用和提高。

第四关,教学科研关。不同的课型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指导。教学要研究,教育更要研究,教科研是第一生产力,是投资最小,收获最大的行为方式,是达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第五关,教学管理关。有课程管理,学生管理,任务管理、课时管理等等。不会管理的教师,一定是不会育人的教师,也不是一个教育成果颇丰的教师。

第六关,教学技能关。微格教学里面提到16种教学技能。后来多媒体引入以后,加入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整合,共有17种教学技能。娴熟的教与学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标杆。

最后一个关,教学指导关。它里面包含四个导:引导,辅导,诱导,疏导。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这四个导是不一样的。引导是方向性的教育;辅导是合作性的共同提高;诱导是启发性的教育:疏导是调整学习状态,提振学习精神,强化学习心理,是心理层面的。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方法。好的指导,必须体现道德引领,精神示范,学法明晰,等等,怎能不影响教育质量?

知道了这七个关,对于我们不善研究、学习的教师来说,应该有一个紧迫性。什么紧迫性呢?倘若你有责任心、敬业意识,一定会有紧迫感。就是说我有些东西是成熟的,有些地方是不知道的,甚至是不会用的。说明我的专业是有缺口的,有短板的,我必须有完善和提高的紧迫感,有了这种专业的紧迫感,就有了专业提升的积极性和成长的心理倾向性,有了积极性就有了提升的针对性,有了针对性就能有选择性的运用,也说是达到了有效性。有了有效性,你又会产生新的积极获取新教法、新理念的渴望,你才有不断学习的愿望和需求。你必须有这个体验的过程,没有这个体验过程,你永远是个教书匠,你的教育教学就可能是可替代的。一个农民过来讲种植黄瓜,照样把这40分钟给你拿下来。但是你不能让农民的教育来代替你的教育,因为他不懂心理疏导,不懂教书育人,不懂教育,他不懂什么叫指导,所以专业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你必须有如上心理路程、有紧迫性。如果没有这个体验,说明你们的专业成长上要大打折扣。所以说紧迫性牵连着积极性,积极性牵连着针对性,针对性牵连着选择性,选择性牵连着有效性,有效性又会产生积极性,就可以循环往复,所以我们专业提升才可以有保障。就像中医药一样,药方开出来后,你要知道药性,什么药补什么?治什么?自己要清楚。在针对性、选择性、有效性上,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现在我们有些老师都说是时代变了,老师、学生心也变了。过年过节了,一个微信上一个问候都没有,没有说“老师好”,“春节快乐”,好像整个怨气都撒在学生身上。事实上和我们教育的行为有关系的,我们只懂教书,不懂育人,我们没有参与学生的生命进程,就出现问题了。

关于教书育人,国家教委已经明确地感觉到,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了。教育部的副司长讲学校教育必须慎重其事的立德树人,要真抓实干。我们的学生必须培养八个心,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哪八个心?“是非心、羞耻心、宽恕心、恻隐心、孝敬心、诚实心、责任心、感恩心。”我们育人要育心,有了良知以后你才会有良心。有了良心以后,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才可以打开学生的心路,进入学生的心间,才可以育人到位。

学校教育确实出现一种道德的滑落,人心的向背,个人利益肆意在膨胀的现象,培养的学生不是全面发展的,只是一个高智商高技能的人,而没有孝敬心、感恩心、恻隐心、是非心、,没有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书育人,那么我们要育什么样的人?我们国家教育方针里面对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把握得非常好。我们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比较一下中国的教育、比较一下东南亚的教育,比较一下欧洲的教育。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六句话,我们解读一下:

第一句,学校教育要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意思是我们教的学生,必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服务于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服务于人民的需要,这就是知识的落点,而不仅仅学知识就是为了考大学。学知识,如果就是为了考大学,可能高等学校录取时,就是他烧书、烧资料,认为是告别苦难之时,甚至无须继续努力了。但是如果你有为人民服务的心态,为社会发展的心态,你就会注重知识的价值。更加重视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结果的熏陶。才会把升学看作是新的学习起点,会更加珍惜和努力。

第二句话,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之一,立什么德?德是非常丰富的,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每个德里面都有具体内容。如果我们教师在这个德上,定位比较窄,或者你就不知道育什么人、具有什么样的品徳,你就不能根据品德要求来培养学生。要明白德之不立,行之不远,人的成长中,德是根,才是叶,根深才能叶茂。

第三句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前是倡导素质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现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含三个方面,大家必须知道,如果你不知道那么你教书育人的定位就有问题。一个是社会素质。社会素质里面包括三点。一是科学素质,我们学数理化生就是求真的过程,是寻求事物的本真、探求真理。二是思想道德素质。它是求善、向上、向好的。三是艺术素质,是审美,求美的。再一个就是心理素质。一个人强大不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强不强,决定于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包括什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我想这些大家都明白,一会我再讲智力因素。第三个,身体素质。身体素质里面包含:身体的柔韧性、力量、速度。最重要的就是竞赛规则。任何体育项目都有规则,学会健身强体还要学会规则,波及到人生,即要有规则意识,这个是身体素质。所以说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要对素质进行品评,促进学生对素质本身的全面理解,促进全面提升。

第四句话,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讲的是我们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是全面发展的。体现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健康的发展”理念。

最后一句话,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么样就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前面的四句话全部落实到位就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基本通读过程。因为任何目标都是在教育方针引领下的目标,教育方针是最大的目标。第二个目标是课程标准。第三个目标是考试大纲。第四个是教学目标。第五个是学习目标。所以,从大目标到小目标,我们在教学设置的时候,必须先有高度和深度,到学生目标制定的时候,它必须是可检测,能够量化,能够检测、反馈的那些指标。

我们再看东南亚,东南亚讲的非常简略,他有这么几个方面,它说:为官要仁道,为辈要孝道,为友要厚道,为事要公道,为利要正道,为业要精道。东南亚的教育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但他的学校教育更加具体化。如何做个好人?他从厚道、仁道、公道、正道、精道这些方面教育。所以他培养出的人都可以把行为具体化,比我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这些具体化的东西,我们在和学生座谈交流、开班会的时候,它本身就具有引领作用。

我们看欧美,欧美讲什么?它框定了现代人的五个特征,行业用人的时候是从五个方面选择的。第一个,自觉的人。第二个,成熟的人。第三个,创建的人。第四个,技术的人。第五个,主观能动性的人。自觉的人就是知道我是谁,我有什么能力,我有什么缺陷,就如我们中国讲的有自知之明,我能胜任什么,不能胜任什么,我不能滥竽充数,这就是内心的一个自觉。再一个对外的自觉,就是遵守法律、敬奉条例,执行规章制度。如果人人都成为自觉的人的话,这个管理是很省劲的,人人自觉,行业必然和谐。成熟的人,坚持真理,公平正义。所谓成熟,对个人来讲,情绪是稳定的,而不是今天一个脸,明天一个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出尔反尔不讲诚信。成熟的人情绪非常稳定。它不因亲情、金钱、权利,而改变自己,改变本真,改变真理,改变自己的美丑观、善恶观、荣辱观,人人都有稳定情绪,交往才和睦,舒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投机取巧,投机钻营不是好的人。有创建的人,这种人是最我们需要的。如果一个人总是等待观望,推一推动一动,工作没有创意,操作上没有创新,总是等待别人来提醒,等待别人来催促,这些员工绝对不是好员工,他绝对不会有创造性劳动。人人都有创见,行业发展才有活力。具有能动性的人。主观能动性就是有主观愿望,我内心想做什么?我乐意做什么?对分配的任务、下放的指令性要求,是发自内心的,乐于去奉献。用最好的表现,获取最佳的效益,更能推动行业的发展。有技术的人,就是掌握技术的人。就是我的这个技术是无人能够替代的,如:导弹专家,武器专家等等。掌握行业技术的人,一定是具备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人。这是欧美的标准要求。

所谓育人,必须有对人才的质量规格有不同层面的理解和引领。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对做人的理解,做事的理解,要给他讲清楚,你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现在我们还不是那样的人,做哪些行动的跟进和改造会更优秀,所以才有了人的一个仪式感,有了人的行为跟进的时候,我们的教书育人才有落脚点,才能落到实处。

我们现在教书育人,教书的时候,下足了功夫,在育人上,我们缺乏方向性的引领,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人的精神成长与知识的增长往往是同步的,人无志向,状态低糜,成绩往往也是一般化的。我们之所以能教书,是因为我们研究课本到位。我们说你教不了人,是因为我们研究人不到位。所以这里面就有人的成长规律问题,那么人的成长规律是什么?我们经常讲这么几句话,要激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但是我们又不知道什么叫智力?这是不行的。智力因素有哪些?什么叫能力?能力包含哪些要素?智力因素,包含六个力。前三个力叫低端的智力因素,后三个力是高端的智力因素。实际上这六个力大专院校毕业生在座的就应该知道。但是我们学的时候没有把它开发、转化成生产力,没有想到让这些知识落地。第一个力,注意力。第二个力,观察力。第三个力是记忆力。这三个力是什么关系呢?注意力是一个准备系统,我要准备干什么?准备到位了没有?我能不能全神贯注?我能不能全心全意、能不能聚精会神?观察力是个获取系统,就是信息的获取。我们的五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还有视觉,都可能要参与进去。有好的注意力,才有好的观察力。当然注意力、观察力强化了,记忆水平也提升了。记忆力是什么呢?记忆力是个储备系統。就是我身心专注的前提下,把观察到的东西,把它整合起来,有序储存,这叫低端智力因素。

高端智力因素有三个,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将我们前面储存的收集到的那些东西用大脑加工。思考力是加工系统,想象力是迁移系统,必须把课本知识迁移到课本之外,它涉及到工业、农业、生产以及生活等等。创造力,是变通力,从不同的角度,改变它的应用,改变它的操作,从不同的角度看我们的知识,从而产生异想天开,别出心裁。以上六个力,如果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不能贯穿到我们的课堂上,那么我们的学习效率就不会非常高。六个力即是智力活动的要素,也反映知识的不同落点,你应深刻理解。所以,我们有些时候说:不要讲话了等等。并不是仅仅维持纪律,更重要的是要引起专注。当我们讲课本的重点、关键点、难点的时候,必须要提醒:“现在我们有一分钟两分钟的时间,讲的是关键,是重点,你必须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如果这些你没有做到位的话,那么分化点就产生了。好学生和差学生就是在某些知识点上日积月累产生差距的,为什么会产生?就是我们在教的时候,没有刻意的提醒。当然我们有些老师为什么不能刻意提醒,就是你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关键点,难点?提醒就是调整状态,当然也就是育人,重点是由教材决定的,关键也是由教材决定。难点是由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决定的。关键的地方一定是能够承上启下的知识。

如:ABC三个知识点有关联,中间的B即关键,学会了B应该就学会了A,也学会了C。如果我们在该用什么力的时候,没有给他用力,教师也不给力,这个课堂就是空转的,低效的,你就缺少了专业的素养。我们说激活智力就是激活这六个力,这是智力状态。智力我们是不可能改变的,但可调控和激活。

再一个态叫精神状态。北大教授钱理群讲到中学生必须有青春的精神。青春期精神是什么?是顽强拼搏的精神,敢想敢做的精神,争先创优的精神,深钻细研的精神,独立自主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当一个人精神萎靡的时候,精神比较消沉的时候,我们的教师要根据青春期的孩子们,给他们讲我们做人、做事应该有什么样的精气神?要不然的话,你就是强迫、强制、不讲道理的硬性灌输和要求,是缺乏教育智慧和手段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这样的教育它一定不是专业教育。精神状态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非智力因素。

什么是能力?学习的能力是什么?学业的能力包含三个要素,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智力,再一个是技能。能力是这三方面的交汇点。我们提高学生的能力,是以知识为背景的,知识就是智力加工的源泉,离开了知识,我们智力就没有依托了,没有智力的参与就缺少了思考,缺少了知识的逻辑思辨。所以知识是思考的基础,而智力是知识的润滑剂。技术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形成方法和运用。当他会思考了,当知识系统起来了,当知识活络起来了,并形成技能了,它可以笃行、运用了,他的能力就提升了。所以我们说高考题,其特征是,从知识立意转化成以能力立意,你把那些中等以上题型看看,他一定有知识层面,一定有思考层面,一定有解法方法。研究人必须考虑状态调整,你必须关注能力提升,所以你教书育人要育状态、育精神、育智力因素,教技能。光教知识肯定是不行的。

新课程改革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把教尽可能转化成学。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传统的教学研究教师多,研究教法多,所以课堂五环节是给教师说的,教学六项原则也是给老师说的,没有一个学习原则。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这个做主人的没有原则,他就是听从、服从、随波逐流。所以新课程改革,其实那四点就是学习原则。哪四点?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四大要求。学生必须经历这四个过程,才能把教转化成学。这四个原则里面哪个是最重要的?自主是最重要的。专家讲了,如果鸡蛋从外面打破了,最好的结果就是个食品,鸡蛋从里面破,那就是生命产生了,小鸡就孵出来了。成绩的问题必须由学习去解决,学习的问题必须由学生去解决。对于学习学生必须有内心的冲动和热情,有期待有渴求的时候,教才有价值。学习是本源性的存在,教是条件性的存在,当学习的主人都不想学了,你再去教,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你要常给学生讲,给他清楚地知道,人由弱到强,它有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什么?完全依赖,基本依赖,相对独立,基本独立,完全独立。这就是人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一个不全面的人,到一个完全自力更生的人。我们也知道独立也有很多独立,精神独立,学术独立,经济独立,技术独立等等。所以自主是什么?自主就是独立的基础,所以说他必须有一个由被动到能动,依赖到自主的成长愿望。当然独立不是自由散漫,独立不是我行我素,独立不是无拘无束。独立就是说你学到A了,我不仅学了A还学了B。我知道的特别多,理解的特别深,才有话语权,才有主动权。所以独立是个超群,是个超脱,是鹤立鸡群,技艺超群,这才叫独立。所谓独立,作为教师来说就是领军人物,就是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一个好教师的课,如果一个礼拜没上他的课,再重返课堂,再进这个课堂,教室里一定是笑脸相迎,掌声雷动。如果你请了半个月病假,回来以后,大家不以为然,没有欣慰,喜悦,没有任何反响,就要反思我们的教学绝对没有独特的地方,绝对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从应试角度讲,考场是个孤军奋战的战场,没有备考的自主训练,就没有单打独斗的实力和自信。自主体现在哪些方面?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第一个,主动学习,自主的表现就必须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内在的渴望,第二个独力思考。第三个,自我规划。第四个,自我反省,也叫自我监管。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好学生,在这些方面体现的非常明显的,你应该研究研究。所以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行动是必须要培养的。但是,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上为什么出现问题了?就是我们对于学生应该有的认知规律,学生应该有的成长规律,我们认识不到位、操作不到位。

你比如说什么叫掌握?我教的学生可能是掌握了,你教的学生可能就在理解层面,你教的学生就可能局限于认知层面,这就分了档次了,我教的,我的学生掌握了,肯定掌握了,有我对他能力的了解,素质的了解,精神状态的了解,以及对他训练的到位。一份考题,你说好做、好做,考试下来不及格,比想象的要低。我们的教是盲目的,学生的学是盲目的,两个盲目的碰撞,结果肯定也是盲目的。

认知规律包含四点:由低级到高级,识记、理解、巩固、运用。识记,能认识到了,能记住了,但是没有理解了,这是最低端层面。第二个是理解。就是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和逻辑性建立起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了,原因和结果清楚了,知识的逻辑递推关系我知道。巩固,是在认识了、记住了、理解了的基础上的一个固化,就是针对性的做题,针对性的训练,针对性的学生行动。最后是,应用,是说,这些知识绝对不能停留在课本上要迁移、延伸、扩张。高考是什么要求?这些内容是一级水平还是二级水平?生活上要讲清楚,这些知识会产生正面的效果。工业上、农业上军事上有什么应用?就是让知识走起来,动起来。当我们的学生对应用层面很熟络的时候,那么就掌握了。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讲的特别的细,特别到位,特别的清晰,甚至特别的新颖,讲得特别的有趣。我们可能赢得学生的美言,赢得学生的掌声。但是它的效果是什么?学生对老师尊重,我的老师真可爱,我这老师真能干,我老师讲得非常好。他内在的那种热情是对老师的崇拜,但是也意味着对自己的矮化。这是一般的学习心理,所以传统教学一讲到底、独霸讲堂的老师依然存在,认为我讲得越清楚,那么我的学生成绩就越高,恰恰相反。原因就是我们包办了学生的思考,包办了学生的体验。我讲的充其量是一个汇报课,好像办公室主任开了一次会议以后,向校长汇报是什么?它是奉送真理,而不是让学生发现真理。所以好的教学,就应该是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责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设置若干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所以学生有体验,有思考,有质疑,体验以后才有收获,收获以后有动力,有自信,这样获得的知识记忆深刻,获取知识的时候也收获了自信,有个愉快的感受和成功的体验。带来的效果是积累了自信,认为我能行。当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尊严的时候,长此下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方式方法,自己的生命成长,他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惜,我们的老师不会设置问题情境。比如说情境的新颖性,信息的干扰性,问题的迷惑性,事物的复杂性,这些我们都不会设置,学习的好心情,学习的高质量,如何能保证。我们制定的学案也是题,不会问题引领。这里有个理念问题,我们教书的时候,到底让学生尊重你?还是让学生自己尊重自己?这是分水岭式的质问。学生的自主、自觉、自控、自信、自尊再不要让传统教育给剥夺啦。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古代的教育。在二千多年的时候,我们的先辈就已经用到新课程理念,有这么15个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用到的。博学之,就是广泛的收集信息,广泛的接触知识,广泛的领会知识。审问之就是要质疑,要具有批判精神,质疑、怀疑是为了更好的知道。如果很顺从地、很听话地、原物照搬地接受了,肯定不是好的学习方式。第三个慎思之,就是说要有深度思考,就是要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和逻辑性,才能够演绎,才能够归纳,才能够类比和推理。明辨之是在审问之和慎思之之后的一个恍然大悟。学习什么时候最快乐?真正的学,首先是愿意学,然后会学,会学以后产生了茅塞顿开,产生了豁然开朗,产生了柳暗花明,就是产生了顿悟,这个时候是最快乐的。所以一个学生如果一天之内没有若干次的茅塞顿开,没有若干次的恍然大悟,柳暗花明,他的学习是没有成就感,获得感的,不会有成功的喜悦和愉快的感受的。所以我们要把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这些东西多给学生去体验,由此相信自我、相信成功,相信我与日俱增的努力一定会有成效。现在我们好多学生,就是厌学如毒,畏书如虎。我们的学生高一的时候生龙活虎、生动活泼、活蹦乱跳,又能说又能笑,又能表达,高二就低迷了,高三就更差了。你认为是这个人变了?是智力水平低下了?还是他们快乐学习的心理体验不够,尤其是成功的、自信的心理体验不够。我认为是我们教坏了、教傻了、教蠢了,这一点,你要担一定责任的。因为人的聪明才智是差不多的,但是学习力是不一样的。学习力怎么培养呢?它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教育的。最后一个是笃行之,就是我们学的东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彻大悟,豁然开朗,然后这个东西要落地开花,到什么地方去,如何指导我的生存,我的生活和社会实践,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学、问、思、辨、行。我们的祖宗好多年以前就知道,这个学习过程就有自主的含义。这个过程,包含了一个学习者的心路历程,它要有批判精神,质疑精神,还要思考,它要产生一个愉快的感受,才能使知识活络起来。另外,你要明白在学、问、思、辨、行里面明明白白,给了你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学问结合是不是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是不是?学辨结合是不是?学行结合是不是?你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知道,如何让学生主动?学思结合?学问结合?学辨结合?还是学行结合?你必须有一个方案,然后我设计的问题是给学生动呢?还是我在动呢?我是滔滔不绝的口若悬河?还是让学生思绪万千,口若悬河?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他的成绩肯定不一样。学生怎么就愿学了?愿学的前提是你在调动。愿学是一个学好的前提。学习是有程序的。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就是我们讲课的时候要明明白白的给学生讲道理,不要生拉硬拽,不要强行灌输,要引导他明白道理,引导他运用方法,而不要强行灌输。开而弗达,引导他,而不要快捷地把结论和盘托出。你不要过早的把这个结论给了他,而去引导他去发现,引导他走这个流程,引导他深入思考,进而到达目的地。再一个强而弗抑,我们可以严格的要求,但是我们不能遏制他的天性,每个人的天性都是好学的,每个人都是想学的。强而弗抑,就是不要抑制它的表现,不要抑制他的良好个性。怎么就没有抑制了?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态度上要做合作者,不要做领导者。要做朋友,不要做支配者。要营造一个让学生处于安静的,内心祥和的,沟通通畅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就可以充分的表现。现在我们的课堂可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怕出丑,教师怕挂在黑板上,教师怕说不清楚,所以是战战兢兢。学生们怕羞辱怕批评,有压力,所以是如履薄冰。所以说教师也紧张,学生也紧张。两个紧张,结果造成不能很好的对话互动,没有心灵沟通。所以我们的课堂是封闭的、僵化的、死板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认识规律,必须要知道教学过程。

再回到考纲上,考纲就是我们指导学生考入大学、圆大学梦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考纲里面讲,为什么考?就是服务选拔、立德树人、导向教学。服务选拔,讲信度、效度,讲公平度。立德树人考试当中怎么考?就是学生的作品,尤其是文科。其一,从卷面可反映学生的致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其实就是卷面的整洁,即美学效果;其二,如果我们学生的作品(尤其历史、政治、语文),他的作品材料不鲜活,观点不鲜明或者生存意识不强,或者说不关注民生,不关注发展,没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既不传承优秀的民族文明,一概不知世界的人文,科技的动态,这个作文肯定不能打动评委的眼光。所以,不会用新观点、新认识,立足于课本产生新的创意。这个考生不会是个有思想,有理念,有个性的人,他的人品也好,观点也好,如果是正向的,是高瞻远瞩的,是有责任担当的,一定是有德行的,这就是从作品看人品。早些年,有一篇高考作文《尝试》,孩子们非常小气,有的尝试小偷,有的尝试和面,尝试扫地,这些作文根本不是高端大气。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考的时候,必须要把时代的发展,最新的国家政策要求和若干的政策引领,要给学生展现,阅读,领悟。校园里边必须有报纸等类似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让学生关注,这样才有好的作品呈现出来,要不然的话这个真是不行。

第二个,考什么?考纲大家非常清楚,16个字:“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很显然考纲告诉你了,那就是必修课。然后是关键能力,如果你不懂关键能力,你就没有关键的备考,你就不可能引导到位。核心素养,2006年的时候就提出来了,到现在更加深入,而且每科都有每科的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实践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实践创新能力,就是核心价值。关键能力,以前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叫通用能力,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那么针对学生来说,他的关键能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现在我们的教,已经把阅读降到最低了,这是最可怕的。阅读能力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上升到高考就是审题能力。阅读过不了关,原材料的积累,信息的储备就贫乏,就不丰富。那么后来的思考力一定会支离破碎。思考不到位,表达肯定要出现问题。所以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的过程。专家讲,“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没有阅读的冲动和热情,就没有对生活的感知和能力的提升”。“不会阅读的学生就是潜在的差生”。当然,不会阅读的教师一定是个平庸的教师,你读不了几本书,你一般是平庸的,你再努力再敬业,也敬业不到点子上。就像今天的讲座一样,如果你是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能跟上,你是愿意听的,胸怀是敞开的,那么这个学习效果可能有一周还能保持。如果你全然不当回事,离开会场都没有了,甚至你还有抱怨,认为你讲的那些东西没用的。所以说阅读,专家在这方面特别的重视。萧伯纳讲过:“阅读犹如徜徉于人类美轮美奂的花园,他把好多绚丽的风光尽收眼底,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智慧”。你看他对阅读评价是这么高的。所以专家的就把阅读切块了,粗读略知梗概,细读把握要领,精读抓住关键,研读挖掘内涵,朗读体验情感。比如:化学里面有这么一个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粗读略知梗概,你必须抽出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是条件;第二个关键词,能导电,是功能;第三个关键词,是物质分类,它是化合物。能导电的化合物,是有条件的这是一种说法。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就是定义,知道梗概你只知道什么意思。然后细读。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为什么或?不说和?不说与?就说明有些在融化状态下能导电,有些在水溶液才可以导电,有些两种情况都可以导电,这就叫细读。再细读,这些化合物究竟是什么化合物?这就是发散思维。强酸、强碱,酸碱盐等等。精读就是读精。就是说这些化合物为什么可以导电?因为它能够电离,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概念就变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了,概念就二次升级了,能电离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挖掘内涵。内涵是什么?我们学这个定义有什么用?电解产生的物质和一般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有什么差异?你一比较就知道,有一些物质按常规的反应是不能制备的。比如说特别的、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非电解不能产生。所以利用电解方法可节约原材料,提升效率,是一个新的技术革命,节省工时,节省材料,加速了制备的过程。这就是学科知识的再升级。可能看出,阅读从知识层面到应用层面,到价值层面,然后引起对科学家的敬意。这种阅读是高质量的。

我们举个文科的例子,艾青的小说《春天》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如果我们不会教的话,会对学生说:你还不知道?小草钻出来了。小草怎么样?偷偷地钻出来了。这个教学的过程,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解读。知识:偷偷,钻,要知梗概,偷偷就是悄无声息,避人耳目,不易察觉;钻:沿着一定的方向努力的,挣扎着,顽强拼搏的向上生长。过程和方法,联想和想象:小草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向着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发芽,成长,目标实现了,迎来了春光,迎来了雨露,同时奉献了一片绿意,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们做人要平平淡淡,像小草这样不去张扬,努力的拼搏的体现价值,情感价值态度就体现出来了。没有这样的阅读,就不会有好的教法,如果就停留在偷偷地出来了,学生肯定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更不会有好的领悟,育人肯定不到位。所以说当老师的他也是一本书,学生对我们这本书会和我们的教科书比较的,比较什么东西?教科书是僵化的,封闭的,而教师这本书是有声的、有色的、有感情的。既可以使书加厚还可以变薄,还可以体验情感,还可以提炼方法,还可以调整我们状态,还可以指导我们做人,教科书能不能,真还是不能。所以说您当老师的还不如书本,如何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正因为如此,我们说教师分了四个层次,你把它记住:“平庸的教师平铺直叙,优秀的教师启迪思维,卓越的教师激扬生命,伟大的教师唤醒灵魂”。你讲的东西,让学生骨子里都感兴趣,在意识层面能产生一种美的感受,产生一种精神的共鸣,你的讲改变了我的行为,唤醒了我的灵魂。这样的教师怎能不令学生肃然起敬。

给我时间一个多小时,该讲的东西,课堂操作,问题意识,质量监控都未涉及,留在以后吧,谢谢大家的聆听!

张凤年,原孝义中学校长,现为友兰中学教育教学顾问。

编辑:康亚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山西省兴县友兰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晋ICP备18011806号-1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